秦立民拒绝了自己母亲来送自己上火车的提议,他很担心,自己的母亲亲自来送,自己会不会忍不住想留下来照顾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母亲面前尽孝心。
所以最后秦立民拒绝了,只身来到了火车站,晚上的时候,火车站的站台上面人并不算多。
这个时候,若不是因为有急事,也根本不会有人坐长途的火车去往别处。
加上这个时代,对于户籍地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如果没有调令或者通行证,是没有办法通过长途车前往其他的地区的。
等到秦立民上车的时候,车上并没有什么人。
秦立民几乎是独享一个车座,前后位置也没什么人,整个车厢里面就零零散散的坐着四五个人。
而这个时候,乘务员也是正好进来检票,等检票结束以后,整个车厢便直接归于寂静,几乎没有人发出其他的声音。
一路上秦立民能够听到的声音就只有火车的汽笛声还有车轮滚滚向前库吃库吃的声音。
等到秦立民真正来到松辽盆地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松辽盆地和玉门石油基地的本质区别。
松辽盆地上面,这个时候基本上看不到什么钻井,大面积的工程也是在为搭建办公场所在努力。
想必这跟国家抽调各个地区人才来建设新石油基地有些关联。
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火车,来到松辽盆地的方式各有千秋,最重要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来到这边。
与玉门不同的是,松辽盆地的气候并没有玉门那么的差,没有漫天飞沙,也不可能出现黄沙漫天的情况影响石油钻井。
但是与玉门有些不一样的情况是,松辽盆地这边地处寒带,昼夜温差比玉门还不知道要大到哪里去,白天可能看起来温度还是十分的舒服。
一到晚上的时候,若是不多穿上几件衣服,都有可能被直接冻死。
而且想要在这边进行工程,难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冻土的问题,地底的冻土层可是好多年前形成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松辽盆地才会在经过地质勘探以后,石油部立马下令从各地抽调石油行业精英,势必要将松辽盆地下面大量宝贵的石油资源全部弄出来,化为国家的力量。
秦立民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就直接通过早已来到这里的人员介绍,直接到了技术部报道。
而在大量的技术专家里面,秦立民可以说是资历最浅的那一个,以至于虽然秦立民是总地质师,还是整个松辽盆地石油工程的副指挥,但是没有一个专家愿意去听秦立民的指挥。
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象,秦立民对于石油相关的专业知识探讨是十分痴迷的。
如今整个松辽盆地之上几乎是汇聚了全国的精锐力量,秦立民自然会有时候和其他人产生一些讨论。
与别人不同的是,秦立民只要是一谈论到学术问题的时候,整个人就转换了状态,直接变成了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状态。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