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吉立马启奏道:“小人乃是西岐良民,叫做武吉,因见大人驾临,道路窄狭,将柴换肩,这才打死了人”。
姬昌道:“武吉既打死了人,理当抵命”。
随即就在南门画地为牢,竖木为吏,将武吉禁于此间,而后姬昌就往灵台去了。
此时,只有在这西岐有画地为牢这种事,因为姬昌善推演之术,祸福无差,因此犯人不敢逃匿,所以画地为狱。
百姓亦不敢逃去,要是这罪人逃了,姬昌推演一番,立马就能算出其下落,到时候加倍问罪,因此西岐百姓皆奉公守法。
且说武吉被禁了三日,不得回家,想及自家老母无所依托,便放声大哭,立马吸引行人围看。
这时正好有散宜生经过南门,忽见武吉嚎啕大哭,立马问道:“你就是前日打死人的吧,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为何大哭?”。
武吉说道:“小人不幸,逢遇冤家,误将人打死,理当偿命,安得埋怨,怎奈小人有母,七十有余,小人无兄无弟,又无妻室,母老孤身,待吾死后,必定难以为生,子丧母亡,思之切骨,苦不堪言,小人不得已,放声大哭,不知回避,有犯大夫,望祈恕罪!”
散宜生听罢,便沉默了一会儿。想到,“若论武吉打死行人。非是斗殴杀害人命,不过挑柴换肩。误伤人命,自无偿命之理”。
当即,散宜生道:“武吉不必痛哭,吾这就去见主公,放你回去,办你母亲衣衾棺木、柴米养身之资,至于你。等到秋后以正国法”。
当即,散宜生进便殿见文王,启奏道:“臣启主公,前日武吉闹出人命,被禁南门,臣往南门,忽见武吉痛哭,臣问其故。
武吉言有老母七十余岁,只生武吉一人,因而武吉既无兄弟,又无妻室。其母需得靠他一人供养,若遭国法,其母无人照顾。必活不久,因此大哭。
臣思此次原非斗殴,实乃误伤。据臣愚见,且放武吉归家,为母亲打点好一切,再来抵命,臣请主公旨意定夺!”
姬昌一听散宜生之言,点了点头,道:“速放武吉回家”,诗曰:文王出郭验灵台,武吉担柴惹祸胎,行人死于尖担下,子牙八十运才来。
话说武吉出了狱,思家心重,立马飞奔回来,只见母亲倚闾而望,见武吉回家,忙问道: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