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一种极致叫平衡(1/2)
警卫营二营长王守一这次并没有连续虐枪管,而是采用了间歇连射。
“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哒哒”
远处的几个靶子被精确的命中,纷纷被打烂。
因为一战战败国限制,MG-42这款机枪在设计之初,就是按着介于轻机枪和重机枪之间的类型设计的。
尽管1940年之后二十年内各个关键指标被无数更新的机枪超越。
但是它的平衡性是绝无仅有的,
高射速以及不差的精确性,全新的模块化射击思路,可以任意转换轻重机枪的模式。
远距离穿插时,只要把枪拆卸,两个步兵就可以背着跑的起飞。
而一个马克沁重机枪班至少需要12个人重机枪班负责搬运加精心维护。
近距离冲锋时,它的75发子弹的弹鼓,顶得上3把捷克式轻机枪弹药量。
更重要的是他的射速。
1000发每分钟是理论值,也就是纸上谈兵的数值,
真实的战场上,机枪手都是瞄准目标间隔连发射击的。
冲锋的敌人稀疏,可能一分钟连200发都打不出去。
敌人数量密集,保证准确度的情况下一分钟500发也没问题。
并不是它有1000发子弹的射速,士兵就要按着那个KPI拼命完成。
子弹是留给敌人的,不是印证纸面数值的。
但是对于射速的另一个极端加特林机枪,尤其是加装了电机的加特林重机枪。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