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子歇业了,家里的大人和小孩都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腊月二十五的早上,米冬发现她醒来后外面静悄悄的,一大家子的人都没醒。
看来,大家都累着了,是该好好歇一歇。米冬居然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她觉得很稀奇。
米冬去灶屋准备早饭,刚要烧火,张成就过来了,他接替了烧火的任务。
米冬朝他笑了下,继续干自己的活。
早饭她煮了一锅小米粥,又热了一锅的包子。家里人多,吃早饭也不能像之前那么细致了。
两人吃了早饭,张成去村长家帮忙削皮子了。刚子打猎的手艺在变强,不过他削皮子的功夫还不到家,每次都要叫张成去帮忙。
米冬抱着一大摞的账本来到书桌前,开始对两个店铺进行年终盘点。
虽然账本多,但主要是因为这年代字大,一本也写不了多少字。两个铺子都是只经营了几个月,其实账目也没有太多。
米冬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所有的账目都核算清楚了,她又把家里的存钱都拿出来一起做了统计。
这几个月经营下来,码头铺子一共净赚470两,卖酱的那家铺子时间短一些,净赚362两。
这都是扣除了工资和成本后的净利润,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米冬给三姐夫开的是一个月二两银子的工钱,三姐是做一天活或者看一天店,按照一天一百文的工钱算,做多少算多少。
酱类铺子是米冬爹和二姐共同在看,他们每人都是一个月一两半的工钱。
至于大姐的卤鸭肉生意,那是她和大姐夫在全权经营,挣多少那是他们自己的事,米冬只是把自己的铺子无偿借给他们使用,反正他们也就只占用一个小角落。
米冬之前想着的是每个月把铺子的收入跟张成对半分,但张成现在不拿钱了,反而还把他自己的存款和进账全部交给米冬保管。
铺子的这些收入米冬就没有分给张成,只是在账目上记清楚了。
米冬给张成专门准备了一个账本,记录他的账目。她看了看,这家伙现在放在她这里的钱都快要有两千两银子了,真是个有钱人啊。
等到一家人吃完午饭,米冬把大家叫住,说是要发红包,这个红包是只给铺子的员工发。
三姐夫是工龄最长的员工,且相当于码头铺子的大掌柜了,米冬给他发的红包金额是最大的,整整二两银子。
此外,米冬给她爹、二姐、三姐每人发了一两的红包。
米冬的娘虽然没有正经在铺子里帮忙,但也经常在家里帮忙做肉脯和酱,米冬也给她发了五百文。
至于小学徒大牛,米冬给他发了个两百文的红包。
这几个月,大牛靠每次考试已经积攒一百多文了,现在加上这两百文,他也有三百多文的身家了。
大牛喜滋滋地收下了红包,他也是个有钱人啦!
至于大姐那边,他们夫妻俩不是米冬的员工,米冬就没给他们发红包。
不过,他们俩算了算,卖卤鸭肉的时间不长,手里已经攒了七八两银子了,不知道多高兴呢。
想想明年再干一年,他们就有可能在镇上买房了,浑身都是干劲!
快过年了,趁着有时间,周铁柱带着米秋去看他娘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