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辣菜深受客人们喜爱,生意较之前更加火爆。
手工制作的辣椒产品,如各种辣酱、炸得香酥的脆椒、焦香的糊辣椒、青椒鸡丁、泡椒鸡爪、辣味猪蹄、麻辣土豆片等一些列产品常常售罄。
赵记俨然成为莲花镇乃至整个渝州有名的饭馆,隐隐有超过广味楼的趋势。
然而这样一来原本就不大的店面就更装不下客人了,来买辣酱小吃的,专门来吃烤肉的、来点菜吃饭的,每天络绎不绝。
顾叶楠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店里人手不够,赵鸳鸳又找了两个伙计。
有一天,因为赵记的泡椒凤爪提前售罄,排队等候的客人还和楼上吃饭喝酒的客人发生了争执。
祥子连赔带笑,又赠了不少吃食,这才将事情平息。
赵记伙计们都在说,店里客人太多了,大老远来排着队吃食就卖光了。
楼下吃烤肉的客人有时还跑到楼上争抢座位,一片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必然不利。
赵鸳鸳心里明白,赵记扩张,势在必行。
春三月,嫩柳抽了芽儿。
赵记辣味坊正式成立。
作坊就在莲花镇郊外,离赵记饭馆不过两个时辰的脚程。
新建好的作坊面积大,分区明了,做工环境干净卫生。
再加上薪资尚可,又管饭,所以附近的村民们都来做工。
赵鸳鸳按照现代食品工厂的建设,将作坊分为原料处理、原料加工、产品制作和产品包装四个主要工作区,每个工作间又有原料清洗、处理、酱料配制、产品制作、包装等多个工序,每个工序专门有人负责,一切按照流水线生产,每个工作区由两名大师傅负责,采取轮班制。
这样一来完整的制作工序就无人知晓,产品配方也只有赵鸳鸳一个人完整掌握。
负责作坊的还有两位大总管,这两个人各自分权,互相牵制,并签下终身合约。
陈石在黔州采购大量的番椒,为当地的官员解决掉滞销的难题,一来二去和官府的官员熟了,办事也更加方便。
初五这日,赵记辣椒坊正式开张,恰好叶楠也回家来了。
一大早赵鸳鸳便带了赵记的伙计们坐着马车来了辣椒坊,作坊边上是宽阔的管道,后面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既方便原料运输又有充足水源。
程夫子亲自提笔赠名“椒园”,镇上不少人也都赶来看热闹。
一时之间人群中谈话声、鞭炮声、孩童玩闹声,声声不绝。
使得新建起来的作坊充满了喜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