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华夏文明上的一道疤——安史之乱(下)(1/2)
与此同时,天幕之上,画面缓缓变化,旁白的声音再度响起,
“起初,安禄山的造反之路异常顺利,在整个河北地区基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因为大唐已经和平很久了,大家已经没有了战争意识,甚至安禄山三天就控制了河北,李隆基都不相信安禄山反了……”
“直到安禄山打到了家门口,李隆基才如梦初醒……”
“一个月后,安禄山攻入了东都洛阳,而且是大唐北方的领土已经丢了一大半,而此时,老天眷顾大唐,为大唐强行延续国祚150年的郭子仪,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他率领部将在河北连打胜仗,打的史思明抱头鼠窜,就连安禄山的主力部队,也被拦在潼关天险之前,久攻不下,此时的安禄山已经有了撤退的念头……”
“就在这大唐形势一片大好的关键时刻,那个杨国忠又站了出来,他清楚自己的政治根基非常薄弱,他不能做事武官做大,威胁自己的政治……”
“于是在杨国忠的怂恿之下,李隆基先连斩了高仙芝,封常清两位大将,紧接着杨国忠又不断蛊惑李隆基,说镇守潼关的哥舒翰有了谋反之心……”
“无奈之下,哥舒翰被迫出关迎战,结果这一战,20万大唐精锐损失惨重,最后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人……”
“潼关失守之后,安禄山一路直奔长安,而李隆基听到了这个消息,一秒钟都没有犹豫的,举着御驾亲征的名头,带着杨贵妃和3000禁军连夜逃离了长安,逃离了这个为之奋斗,为之骄傲的国都……”
“此时的长安城,在李隆基的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吞噬生命的牢笼,他不仅抛弃了众多皇子皇孙,也抛弃了所有爱戴他的子民……”
“听到了唐玄宗逃跑的消息,长安城的百姓们也纷纷陷入了绝望,从这一刻开始,唐玄宗的统治基础和民心彻底崩溃……”
……
另外一边,三国位面,
刘备看着天幕之上闪过的画面,脸上不禁闪过一抹痛心之色,随后微微摇了摇头,扭头看见了旁边的诸葛亮,轻声感叹道,
“军师啊,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我逃离新野之后非要带着百姓的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我刘备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卓越的才能,更没有绝世的武力,之所以能在这乱世之中创下一片基业,靠的,就是这一点对于百姓的仁爱之心啊……”
听了刘备的话,诸葛亮也停下了手中摇晃的一羽扇,脸上同样闪过一抹钦佩之心,随后对着刘备躬身行了一礼,轻声说道,
“主公的仁爱之名,天下皆知,亮自愧不如啊……”
听了诸葛亮这话,刘备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笑了一下,轻声说道,
“军事不必如此……”
“备刚才还少说了一点,今日之所以能创下这么大的基业,也离不开军事的鞠躬尽瘁……”
“我与军师,犹如鱼儿和水一般,是绝对不可以分开的啊……”
……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