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等待与希望(1/2)
“我如此秘密地离开北京,以至于医学院和北京市第一卫生所的职员均未知晓我有离京的意图。在十分迂回曲折的理性中,一位日本回国的留学生,为我弄到一张途径天津和上海的许可证,因而我沿此路线乘船到香港,再由香港乘机去参加林可胜的工作。”——医生陈志潜自述
1939年春天,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落户贵阳图云关后,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护士开始悄悄离开他们出生的城市,从日本人统治下的北方和沿海地区向长江上游前进。在炮火声中,他们穿越山脉、河流、荒芜的原野和无路的山谷,希望用手术刀挽回更多同胞的生命。
原本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随着各路英才的齐聚,立刻沸腾了,一派生机。图云关于是成为全国各战区抗战救护的枢纽。
总队部设有四大股:材料股、医务股、运输股、总务股。
材料股是管理各种材料库所存药品仪器的,并负责以药品仪器,分配给各队。
医务股是处理一切外科手术、防疫工作、卫生以及看护事宜的。其下有五种队别:救护队、医疗队、医防队、看护队、X光队。
运输股是管理一切运输事宜的。包括汽车、船舶、驴马,下设油站和修理部。
总务股除处理日常事务外,并且管理救护总队部所特用的童子军队。
“在中国部队所能到的地方,救护人员也应该能到。”在图云关,他们首次将“流动救护队”的救护理念应用于中国战场,扩展了的救护规模。除了正面战场外,救护总队也派出医疗队到延安和江西协助八路军、新四军,为敌后战场的将士提供医护服务。
自此,几千人的医护人员,从图云关出发,奔赴各抗日战场救护伤员。图云关成为全国各战区抗战救护的枢纽。
事情都步上正轨后,林教授就想办法到海外去,为救护总队募集资金、物资。他们经费实在有限,很多药品也急缺,现在最缺的就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
婉春托他帮带信到美国,看到时候能不能给到她女儿。
卫训所和野战医院也落户图云关后,前线伤员也通过救护总队的运输股运送到这里来。
运输股运送药物人员到前线后,又把战场的重伤员运到后方来,于是,源源不断的伤员到这里来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