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一早便按约定好的时间敲响了院门,姜穗已将崽崽穿好衣服包被包好了。
姜穗通过撑起的窗户,看见小伍去打开了院门,男子一个箭步走了进来,女子紧随其后。
“姜娘子,情况如何?”
姜穗抱着襁褓婴儿走了出来,“无碍,看看吧,几天不见了。”,将干儿子递到女子怀里。
两人先是急切地检查一番,看到孩子脸色红润,眼里的黄也不见了,精神不萎靡了。
两人庆幸之余,竟朝她跪了下来,“多谢姜娘子的救命之恩,以后有事尽管吩咐,我们时刻听从你的差遣!”
姜穗赶紧将二人扶起来,“既认我作干娘,我自当会好生医治他,再说一开始你们不也付了银两吗?回去好生看待他,对了,取名了吗?”
男子起身,劫后余生地回答道:“姓赵,单名一个祯字,希望他以后吉祥安定。”
一旁的女人怜爱地用脸蛋蹭了蹭怀里孩子的脸蛋,算是附和男子的话。
“赵祯,挺好的,你们家里人也挺担心的,我就不多留你们了,回去吧。”,姜穗又撵人了,那对夫妇一步三回头地表示感谢,她摆了摆手,随后转身回到里屋照顾洧儿与婳儿了。
姜穗不知道的是,这对夫妇前来接孩儿一事,备受两个村的关注,抵达马车处时,村民一涌而来,七嘴八舌问个不停,“怎样?姜娘子救治好你们孩子了吗?”
赵娘子抱着孩子,在自个夫君的照料下跨上了马车,“救活了,大夫与道士都束手无策,只有姜娘子有些真本事,把我儿救治活了。”
一听这话,村民议论纷纷,惊叹不已。“看来姜娘子的确有些本领在身啊!”
“那可不,菩萨保佑的人,自当是有些本领的!”
“是啊,是啊,以后患疾直接找姜娘子好了。”
躲在树梢上的男子,听到村民的议论后,在心里想了想,随后暗自撤离了。
他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
姜家小院。
姜穗看着小伍奋力地揉面团,“每次吃面条都要先发面,要不我们晒些干挂面如何?”
小伍擦了擦额头上的面粉,疑惑地反问道:“该当如何制作?”
姜穗想了想,“这不有现成的面团,先把它压薄,再切成条,随后挂在竹竿上,再搬到院里进行晾晒,试试吧。”
看小伍的神情有些怀疑啊!但架不住她是主子,所以照做了。
手工切割的面条,自然没有机器切的那么均匀,但小伍的手工还行吧,不是有种宽面吗?小伍切割好的正是那种。
太阳当空照,正是热的时候,先去找隔壁王叔买了几根竹竿,再跟小伍一起进行晾晒面条。
用特意留下的面皮包的饺子也蒸熟了,姜穗去到厨房准备蘸水,午饭就吃蒸饺!
收拾好厨房,就后面背个娃前面抱个娃,与小伍一起去城镇牙市。
牙婆见到她这次带俩娃,有片刻的惊愕,“娘子,又来买奴仆?”
称呼一下子从姑娘变成了娘子,哼哼,“是的,这次要丫鬟。本分老实,没有花花心肠的!”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