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粮食缺口,只能是从别的地方调转。
陈善儿这个计策,真可谓是釜底抽薪。
吴国的老百姓没有粮食,就会引起恐慌和骚乱。
到时候,暴虐的老朱就会派军队弹压,他制定的那些清规戒律就会不攻自破。
陈友谅大呼陈善儿现在脑袋越来越灵光了,还给张士诚写了一封信,说了自己的计策。
元朝的时候,随着人口的迁徙,经济中心已经从关中、河北转移到江南。苏州和湖州占有天下赋税的百分之七十。所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张士诚占据天下最赋税的苏南,掌握了天下人的饭碗,却不敢断了天下人的粮。
四面都是饥民,你要敢断我们的粮食,我们就敢要你的命。
张士诚每年都要倒要通过方国珍给元朝人运送上百万石的粮食,还要把多余的粮食卖给朱元璋,就是为了不让这些饥民来给自己拼命。
看了陈友谅的计策,也觉得是个好计策。
“民以食为天,只要我们掐住朱元璋的粮食,她就如同掌上婴儿,我们随时可以掐死她。”
谋士罗贯中提出异议:“大王,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我们不卖给朱元璋粮食,她打过来怎么办?”
屡战屡败的李伯升很是不屑:“打过来,就打过来呗。绍荣和常遇春来打杭州、绍兴,都无功而返。他们敢来,依然让他有来无回。”
张士信也跟附和:“说的好,让她们有来无回。”
在冷兵器时代,城池是最好的防御工事,吴军野战能力虽然强于张士诚,如果张士诚闭门不出,强如常遇春也只能是望城而叹。
绍荣、常遇春攻打杭州和绍兴,都是无功而返。
在和朱亮祖对峙的过程中,帝国双壁徐达常遇春都束手无策,常遇春甚至受伤了。还是朱元璋亲自出马,才把他拿下,可见城池的重要性。
俗话说,王权不下乡,封建时代的政权最多到县城。
乡村一级就只能靠乡绅和族长来维持。朱元璋和张士诚的地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犬牙交错。
绝不是一纸命令,就可以让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不把粮食卖给朱元璋。
张士诚唯一的办法,就是哄抬物价,以高于市场价格两成的价格收购粮食。
朱元璋听从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一直都是风生水起。
现在,张士诚居然给他断粮了。
虽然应天有三年的粮食可以吃,可是,三年之后怎么办呢?
大怒之下,朱元璋就攻打掉张士诚。他要在断粮之前,把这个粮仓给抢回来。
刘伯温一贯的主张就是先灭掉陈友谅,再攻打张士诚。
朱元璋先灭张士诚的计划一出来,就遭到刘伯温的反对。
“不可,张士诚虽然弱,却也不是一无是处。这些年,我们交手数次,一座城池也没有占领。我们贸然开战,只能腹背受敌。”
朱元璋没有多少文化,却敬佩读书人。对刘伯温一直都是温言细语,很有礼貌。
这次,却没好气的说道 :“张士诚哄抬物价,抢我们的粮食,你说该怎么办?”
“为今之计,我们只有屯田,自给自足了。”
“屯田,我们这里的物产微薄,你不是不知道。”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