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有个比较火的财经主播经常给股民灌输一个思想就是,只做应对不做预判。那么炒股要不要预判?如果不做预判只做应对真的能炒好股票么?
应对当然是必须的功课,世界是由必然和偶然的状况组成的,必然和偶然是一物的两面,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就如阴和阳,男和女。有必然就肯定有偶然,有偶然就自然有必然。而股市又是偶然状况的高发地,世界局势,政策,各种突发状况都会引发股市波动,2025年又是天雷滚滚的一年,偶然的状况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做好应对是非常必要的。但侧重应对而忽视预判也是不对的,甚至会犯大错的。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对一项事情连基本的预判都没有,我是不相信这件事情是能做好的。所以说只做应对不做预判这个思想是错误的,是做不好股票的,预判是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充分分析,通过充分分析从而对未来走势有个充分的了解,有了这个预判才能从容应对接下来的行情。
预判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提高操作的准确率成功率。古往今来,无论做什么成功率都是最核心的竞争率,尤其是关键事件的成功率。楚霸王项羽每战必胜,可垓下一战输了个底朝天,李建成明明优势巨大,玄武门一朝丧命,陈友谅明明兵力占优,可鄱阳湖一战就玩完?为何?他们的预判其实大多数是准确的,但都有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形成体系,当预判不准或者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想进行时该怎么办?毕然垓下战役,明明知道刘邦六十万大军就要围困,就不该打。玄武门之变更是显得李建成的优柔寡断,几次都可以致李世民为死地,可就是一而再错失机会,计划好的事情竟然被一个突然的命令打断,而且防备也太松。陈友谅就完全是应对的问题,洪都都打成那样了,还死扛什么?赶紧撤退休养生息再战啊,幻想一口吃了对方,结果被对方吃了吧。
散户炒股的通病是什么?一是爱冒险,明明不是机会的还要干,生怕就错过了发财的机会。二是太想发财,想一口吃成胖子,看一只股票机会不错,可当出现短线卖点时又舍不得出货,非要赚个几十点翻几倍才出货,须知,这种股票是有,可概率很低的,而且要抓住这种股票要有长远规划,就是要短线中线长线结合,不然普通散户很难拿的住的。所以说预判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构建体系,构建什么体系?短线体系,中线体系,长线体系。这就好比战争中的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
短线就是游击战,有机会就打,没有机会就不打。打上了,但与自己预判的不符合就坚决撤退。没有本钱或者本钱少的时候就多打游击战,红军就是通过打游击战积累了资本然后才有力量打运动战。运动战是大的游击战,运动战依然是不在意城池得失,只在乎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当运动战的成果够大了,就可以打阵地战了,何为阵地战?就是可以攻城掠地了。
那么怎么做好预判呢?首先你要知道,你要预判什么?如果要你预判一百年一千年甚至一万年以后的事情,那么这种预判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至少对自己没有意义。一百年后当下的人基本不会剩下几个了,哪怕洪水滔天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一千年后估计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了,是被核武器炸到史前还是找到了新的地球?一万年后,人类或者地球还存在么?所以说预判不能太远,要有时效性,股市预判中短线是比较靠谱的,预判长线基本没有什么意义,比如预判十年后沪指会上一万点,可你能熬到一万点再出货么?
如何预判?做好股票中短线预判的关键是构建预判的逻辑体系。比如多周期共振,量价时空,资金流动等等。
多周期共振的预判目的就是寻找拐点。短线的多周期就通过五分线,十五分线,三十分线来分析判断,中线的多周期判断就通过六十分线,日线,周线来判断,长线则通过月线,年线来判断。如果短线,中线,长线都显示多头行情,那么做多的成功率就非常高了,这时就可以重仓参与,如果长线不能多,中短线是多头行情,则要控制仓位,适度参与。如果仅仅是短线多头行情,建议观望为主,尽量不参与。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