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花费,算高吗?”对于整体治河花销并不了解的百姓们对此还是很好奇的。
他们也是会计算成本和收益的——虽然很多时候,治河这种事情对他们而言成本也颇为高昂。但同时,他们也清楚治河的必要性和不可逃避。
只要那个主持治河的官员是个好的、不贪墨这种救命的东西,而且还确实有能力,不是胡搞瞎搞最后河水该泛滥还是泛滥,那许多人就真的能够接受这种成本。
哪怕有可能,这会夺取他们的性命。
“不知道,但是看这上面说的,工程浩大,那应该花销也不小……”其他人也不清楚,只能从讲述的这些言语中努力拼凑,“但如果最后真的有效的话,我觉得应该还是比较划算的。”
“可能是那个船比较贵?杂草芦苇什么的肯定不贵,树枝子啥的也不贵,麻绳那些也应该不怎么贵,最贵的应该就是那一百多艘船了。”另一个人试图从所用材料方面来计算开支。
他并没有把什么人工费用计算进去。
众所周知,人命当然比较珍贵,理论上死人了那就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有的时候,人命又没那么珍贵,轻飘飘地也就过去了。
单纯的人命尚且如此,何况这些估计能够直接算作是徭役的民夫的劳力?
这部分的钱,本身估计也是没多贵的……至于说会不会有官员把这份钱报的比较高,然后借此从中贪墨,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不过,如果说用贾鲁的名字给一条河命名,给当地的村子命名,然后还把他放进土地庙里面……”一个老人感慨,“我倒也觉得不错。”
好歹,这是个真心实意想要治河的人啊!
元朝末年那个混乱局势下,虽然不治河、不这么大量花钱征发民夫就可能能够延缓一下元朝完蛋的速度,但是同样的,在那样的乱世背景之中,元朝朝廷内斗昏庸、自顾不暇,起义军忙着到处征战起义对抗朝廷彼此争斗……
如果在此之前,黄河没能治理完成的话,那在新的朝廷建立起来之前,黄河一定会继续泛滥、洪水肆虐,一次、两次、三次……到时候,因此而死的又不知道会有多少人。
因为那个时候,会杀死百姓的已经不只是洪水了,还有瘟疫、饥饿……这些叠加战乱和压榨,那简直就是要制造出来个“千里无人烟”的结局。
贾鲁治理黄河,尽管他可能加紧了工期、加快了速度、导致一部分民夫因此受伤甚至死亡,但是……可能有点高高在上、旁观心态,但是他还是要说,这一次治理黄河,一定大量避免了黄河可能的泛滥以及相应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周围人基本上和老者都是一样的想法。
他们也知道,在这一场治河中死亡生病残疾的民夫和民夫的家人们恐怕不会这么想,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贾鲁治河确实是好的……
“其实,治河的出发点也很重要啊,贾鲁的心也是好的,不是那种有些皇帝那样,只为了自己的吃喝玩乐享受,所以让百姓们前去修筑河道,他是真的为了治理黄河……”还有人从贾鲁的出发点评判,觉得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