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辽东经略熊廷弼传令,让其紧密注视朝鲜的近况。"
"必要时可酌情出兵。"
没有在意眼前心腹太监欲言又止的神情,若有所思的大明天子只是怔怔的盯着朝鲜所在的方向,不算宏亮的声音中充斥着令人不寒而栗的肃杀之意。
"陛下,万万不可呐。"误以为朱由校要向朝鲜动兵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噗通一声便跪倒在地,惊慌失措的声音中甚至夹杂着一抹哭腔。
今时不同往日,若是大明鼎盛时期,或许还可以朝鲜国王"不忠"的由头,强行干涉朝鲜内政,甚至左右其王位更迭;但如今辽东局势剑拔弩张,朝鲜国王李珲的态度又暧昧不定。
假若朱由校在这个当口上强行出兵,必会将朝鲜彻底推向建州女真,同时间接失去对皮岛的控制权。
"大伴误会了,朕没有那个意思.."望着眼前如临大敌的王安,朱由校不由得无奈的摇了摇头,转而故作神秘的吐露了一丝内情:"光海君李珲叛明投金,早已惹得天怒人怨。"
"朝鲜百姓不满其苛政许久.."
"朕觉得,怕是要不了多久,这朝鲜内部便会爆发政变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光海君李珲在受百官拥戴,登基为王之后,因为迟迟没有受到大明的承认和册封,导致其政权始终不具备合法性,而彼时朝鲜国内同样在经历着一场暗流涌动的党派之争,直接威胁到光海君李珲的统治。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光海君李珲不顾麾下心腹死忠的劝阻,开始着手清算自己的"竞争对手",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自己的胞兄,临海君李珒。
万历三十六年,光海君先是以涉嫌谋反的罪名,将自己的胞兄圈进,而后将其流放到乔桐岛,围篱安置。
因为临海君李珒的身份特殊,其虽然无心政治,但身旁仍有不少臣工追随,使得光海君李珲始终难以放下戒心。
故此在次年四月,负责看守临海君李珒的将校李廷彪便自作主张,将临海君李珒勒死,并在事后得到光海君李珲的嘉奖。
在解决了自己的胞兄之后,光海君李珲又将目光对准了自己年仅八岁的幼弟李㼁,并如法炮制的将其流放至觉华岛,导致其在次年遇害病故。
至此,光海君李珲方才彻底巩固了政权,不再似之前那般战战兢兢,生怕远在千里之外的万历皇帝随时会以一封诏书,免去他的"朝鲜国权署国事"。
不过光海君李珲在坐镇王位之后,却并未就此收手,反倒是愈发变本加厉,不仅囚禁了名义上的"嫡母",而且还抢夺异母弟李琈的宅邸,并导致其郁郁而终。
对外,光海君李珲奉行"不背明,不叛金"的外交政策,得罪了朝中一大批忠心大明的朝臣;对内,李珲对宗室严防死守,惹得众叛亲离。
最终,在天启三年的三月,胡作非为的光海君李珲终是自食恶果,朝鲜国内的大臣们因不满其胡作非为,故而秘密联系了作为光海君李珲之子的李倧,并趁着月黑风高发动政变,废黜了光海君李珲的王位,拥戴李倧即位,史称"仁祖反政"。
李倧上台之后,为了表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掩饰"政变篡位"的罪行,直接推翻了光海君李珲在位时的全部政策,并重新恢复了与大明之间的宗藩关系。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