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转型之前(1/2)
为了后面更好地采访孙书记,我得再用点时间,把松林村的发展变革和几代人之间的恩怨理一理。
张瞎子当选为村长后,曾经还被请到各地去宣讲包产到户的经验。每到一地张瞎子总是谦虚地说,包产到户不是他想出来的,是农民自己想出来的。实际情况你懂的,是农民逼着他干的,他只是顺应了老百姓的意愿和形势的发展,其实他是冒着风险的,甚至做好了下地狱的准备。看到现在家家户户吃上了白米,日子过得欢欢喜喜,他说就是当初死了也值。有时讲得兴起,还把石山多这个逃犯的过人之处也提起,让董书记难为情地跟大家解释,有些事不能当真嘞,张村长是想讲点冷笑话来幽默大家的。外出宣讲回来之后,张瞎子身上多了不少光环,又是首位公推直选的村长,很多人都看好他的前途,估计不久就可以上调到公社去,但张瞎子一点心思都没用在这方面。他还是爱种庄稼、爱开玩笑,爱牵着他的大牯牛在松林湾附近溜达过来溜达过去,作风脾气一点都没变,很受老百姓的喜欢和拥戴。
父亲曾经问过张瞎子:“当初你的心思也是听上面的,很多时候都是一条道走到黑,后来变得很会听取和接受群众意见了,你那个死脑筋是怎么转过弯来的?”张瞎子说:“我主要是怕饿死人呐,我是遭饿怕了的,让老百姓一再饿肚子,你这个队长还怎么当得下去?”张瞎子虽然没有讲出大道理,但历史转折时刻,他没有顽固到底,而是顺势而为,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勇气,站在时代的前列,和父老乡亲走在一起,这是我们这些过来人和你们这些年轻后生都应该为他点赞的!当然这些话是父亲后来对我说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又兴起了合乡并村改革。由于一河环绕、天圣山阻隔,又属于两县交界地,松林村管辖范围未变。只是把生产队整合成了更大的村民小组,我们二、三队合并成了一个村民小队(组),彻底解决了堰塘湾那片土地的历史遗留问题。合乡并队后,张得民继续担任村长,但越到后来,他越没有权力欲。收超生罚款没动力,派义务工和搞村提留不积极,把很多心思都用在了为石山多无罪上诉和寻找石山多回来方面,也没把当村长当一回事,有关方面也很想把他换下去,可群众都要求他继续当下去。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看见农民负担越发沉重,三农问题积重难返,张瞎子就经常为农民负担奔走呼吁,说一个村长的本职工作就是保护农民和热爱土地,加重农民负担就是在鱼肉百姓横行乡里,把农业搞死就是在搞死自己,也是在搞死国家。在一次下队干部到村上开会时,因激动发言张瞎子突然晕厥过去。醒过来后,他给儿子张野山简单交代了几句,就匆匆离开了人世。害得我们松林湾的很多人跟着张野果兄弟哭了好一阵子,然后全村人再隆重地把他埋进了他热爱着也热爱着他的那片土地。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