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宏伟的宫殿内,秦始皇、李世民、刘彻三位帝王齐聚一堂,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朱元璋身上,带着探寻与期待。
始皇帝率先开口,声音威严而深沉:“朱兄,朕闻你之子朱标,仁德宽厚,甚为优秀。朕之扶苏,虽心怀仁爱,却未能如朱标般被众人称道,朕着实困惑,还望朱兄赐教,如何能培养出如此出色之子。”
朱元璋微微仰头,目光中透着一丝自豪,缓缓说道:“始皇帝,这养娃啊,尤其是培养太子,可不是一件易事。咱朱标这孩子,打小咱就对他严格要求,却也不失关爱。就说这为人处世,咱可是早早教导他。”
李世民拱手道:“朱兄,朕之太子承乾,也曾寄予厚望,奈何最终未能如意。还请朱兄详细道来,这其中究竟有何诀窍?”
朱元璋轻咳一声,说道:“诸位,咱觉得首先得让孩子明白百姓之苦。朱标这孩子,咱常带他去民间视察,让他亲眼看看百姓的生活,知晓民生艰难。如此,他便能心怀怜悯,懂得为百姓谋福祉。有一回,咱带着朱标去了一个受灾的村庄,看到百姓流离失所,朱标那眼眶都红了,回来后就跟咱说,一定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刘彻点了点头,说道:“此乃良策,朕之子刘据,也曾有心为民,却未能有朱标之深刻体悟。”
朱元璋接着说:“再者,教育不可疏忽。咱给他请来的老师,那都是德才兼备之人,教他读书明理,知晓治国之道。但这还不够,咱自己做事,也都让朱标在一旁看着,让他明白何为责任,何为担当。有次处理政务,咱故意考考他,让他发表看法,他刚开始还有些胆怯,咱就鼓励他大胆说,说错了也无妨。从那以后,他就养成了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的习惯。”
秦始皇皱了皱眉,说道:“朕亦为扶苏寻得名师,怎就不如朱标?”
朱元璋笑了笑:“始皇帝,这教导孩子,不仅在知识传授,更在于言传身教。平日里,咱和大臣们议事,也让朱标参与,让他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权衡利弊。他要是有不懂的地方,咱就事后给他讲解。”
李世民若有所思:“朱兄所言甚是,朕在这方面或许有所欠缺。”
朱元璋继续道:“还有啊,要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咱朱标,对政事常有独到见解,咱从不轻易驳斥,而是与他一同探讨,引导他思考得更周全。有一回,他对一项法令提出了不同看法,咱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和他分析利弊,最后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刘彻感叹道:“朕以往对刘据,有时过于独断,未曾给他足够的表达机会。”
朱元璋神色严肃:“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爱。咱对朱标,该严厉时严厉,该疼惜时疼惜。让他知道,咱对他的期望,是出于对大明江山的责任,也是对他的信任。就说有次他犯了错,咱本想狠狠责罚,可看到他那愧疚的眼神,又于心不忍,只是告诫他下不为例。”
始皇帝沉思片刻,说道:“朱兄一番话,让朕茅塞顿开。”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